盘点丨2021年食品安全十大谣言
2022-01-19 文章来源:食安江苏 编辑:景雪
时光倥偬,转眼2022已经到来。回望2021,这一年,食品安全领域总会时不时冒出一些谣言,刷一下存在感,让人将信将疑,真假难辨,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。
针对谣言乱象,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有力作为,及时辟谣,通过科普宣传,维护食品安全秩序,守护群众健康安全。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2021年度食品安全领域影响力较大的十大科学辟谣,让谣言止于智者,用知识守卫你我。
1、吃草莓会导致出血热?
吃草莓和出血热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。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,是由鼠类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传播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,发病早期与感冒比较类似。
西安市一直都是出血热发病高峰地市,今年出血热还是以老疫区为主,西安市长安区农业部门今年开展了草莓专项风险监测,未发现农残超标现象。
2、冷链食品外包装发现新冠病毒,不能吃?
冷冻食品是可以正常食用的。首先,国家对冷链食品有非常严格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,目前,还没有在国内冷链食品中发现活病毒。其次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,迄今为止,尚未发现消费者因接触新冠病毒污染的冷链食品而感染的情况。因此,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。
在日常生活中,应去往正规超市购买冷冻食品,最好用密封独立包装储存冷冻食品,接触冷冻食品后及时洗手,食用煮熟的冷冻食品,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被感染。
3、蚝油会致癌,千万不能吃?
关于蚝油致癌,主要说法是焦谷氨酸钠致癌。蚝油中含有一定量的谷氨酸钠,谷氨酸钠加热至120℃以上时,的确有可能会生成焦谷氨酸钠,但这种物质并不会致癌。
4、不粘锅有毒,会致癌?
不粘锅之所以能“不粘”,是因为使用“特氟龙”对锅表面凹凸不平的缝隙进行了填充,特氟龙本身没有毒性,但在特氟龙的生产过程中,一些不良厂商会使用一种叫做PFOA(全氟辛酸铵)的加工助剂,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。目前,我国禁止使用PFOA,在正规商城里购买的、符合国家标准的特氟龙涂层不粘锅是很安全的。
5、只要充分加热,做熟的死螃蟹可以食用?
螃蟹死后,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肉,组胺含量会急剧增加,组胺是一种有毒生物胺,食用8~40mg即可令人轻微中毒,摄入超过100mg就会导致严重中毒,即便高温加热后也无法去除,这是食用死亡河蟹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。
6、吃柚子会导致肌肉溶解?
对健康人群来说,没有服用他汀类相关药物,吃柚子不会导致肌肉溶解。柚子(尤其是西柚)和相关药物的食用量达到反应剂量才会引起中毒,反之则没有相应影响。
7、食盐里的亚铁氰化钾有毒?
为了防止食盐结块,通常会在食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,有谣言称,该物质危害肾脏健康。目前,亚铁氰化钾是国际通用的合法添加剂。亚铁氰化钾的性质稳定,只有在4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分解出有毒的氰化物,平常做饭温度只有不到200摄氏度。我国制盐行业在食盐中添加抗结剂“亚铁氰化钾”,是严格按照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2760)执行的,不会影响人体健康。
8、调和油不好?
调和油是将几种油按照相对合理的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,调和油通过科学配比,提高油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性能。购买调和油时只要看清配料成分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即可放心食用。
9、非油炸食品更健康?
“非油炸”不一定健康,关键要看配料和工艺。首先,非油炸不等于无油,很多非油炸食物添加的食用油并不少。其次,非油炸不等于低脂肪,以方便面来说,油炸和非油炸相比,脂肪含量可以相差1倍多,但对于薯片而言,非油炸和油炸的脂肪含量相差不大。另外,非油炸不等于加热的温度低,非油炸的工艺如果温度高、时间长,依然会造成营养破坏。
10、有机蔬菜更有营养?
有机蔬菜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,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,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“有机食品”标志的蔬菜。
有机蔬菜的核心是保障安全,但安全和营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不应混为一谈。客观来讲,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,在安全性上有绝对的优势,但并不能据此认为有机蔬菜的营养也比普通蔬菜丰富。另据我国实验研究发现,同品种有机蔬菜与普通蔬菜两者营养成分含量各有高低。
相关文章
- [ 2022-03-15 ]
- [ 2022-02-17 ]
- [ 2022-02-11 ]
- [ 2020-07-30 ]
- [ 2020-07-30 ]